中国传统锦盒制作工艺
和基本样式
手工锦盒
手工锦盒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艺术品包装工艺,本文从手工锦盒的基本样式、常用装饰材料及其工艺价值三个方面,研究手工锦盒的制作工艺。
锦盒是一种传统的装饰工艺品,它既是文物、艺术品的外包装,本身也是一种装饰品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曾有一段寓言,“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,为木兰之柜,薰以桂椒,缀以珠玉,饰以玫瑰,辑以翡翠,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。”优秀的外包装,居然能让买家重其外而不重其内,可见早在先秦时期,就已经产生了锦盒的雏形。
“买椟还珠”中的宝椟,是以木盒雕刻,装饰、镶嵌金银、珠玉、翡翠,薰以香料,精巧而瑰丽,可以自成一器使人欣赏。到了明清时期,随着玩古之风的盛行,文物、书画等艺术品需要精美的外包装,于是锦盒的制作进一步发展了起来。锦盒用以包装玉雕文玩,名人书画,珍奇宝物,平时束之高阁,玩赏时层层揭开,别有珍惜贵重的意义。就连清代密秘建诸制确立以来,历代清帝藏在“正大光明”匾后的传位遗诏,也以锦盒封裝,名之为“锦盒遗诏”。
手工锦盒这种传统包装用品,到明清时期发展兴盛,被达官贵人们作为纳贡、馈赠、收藏古物的包装,明清时期的许多大市镇因此发展出了专门的工艺锦盒店铺。到了现代,随着各种传统工艺品的复兴,手工锦盒也有了更大的市场需求空间,并因新的材料和工艺技术的发展,出现了更多的新样式和新发展。
流行颜色-绿色
01
绿色青春、充满生命力,看到它心情就会变好,所以一直备受喜爱。
流行颜色-红色
02
红色是争奇斗艳的魁首,是日光和夜光中最为亮眼的颜色。
而除此以外,红色还有更为深远的意义。它在《红楼梦》中是钟鸣鼎食之家的主色调,象征荣华富贵。
从色彩性格来说,红色是象征力量、勇气和激情的颜色。
手工锦盒的基本样式
传统锦盒大小方圆依内容物的形制而定,只能用手工制作,用纸坯或木坯为胎,外裱丝绸绫锦,内衬软絮罗缎,一物一器,别具匠心,为文玩古器锦上添花,烘托其独特的艺术价值。
常见的手工锦盒主要有以下的几种基本样式:
01
摇盖式
摇盖式即盒底和盖子从正立面向上掀开,盒体后壁相连的一种形式,多为方形或长方形。
摇盖式锦盒是锦盒中比较精细的一种式样,也是古典装潢盒中最基本的一种。形制类似小箱,合拢开启比较方便,通常用厚纸板或夹板做盒坯,外包薄海绵、丝绸、绫锦织物,内衬按照包装物的形状以海绵、丝棉、棉絮等定型,再铺饰与古玩珍品的色泽相衬的软缎或者丝绒,铺饰的手法除了平铺糊裱外,还可应用精致的绉花工艺,使内外盒饰精工华贵,起到极佳的衬托效果。
02
罩盖式
罩盖式是手工锦盒中的一种常见样式,即盒体和盒盖分离,以扣揭的方式开合。它的形状各异,除了方形、长方形外,还有六角形、八角形、鸡心形、圆形、椭圆形、扇面形,菱形等等。罩盖式锦盒按盒盖扣合的方法不同,可以分为三种基本形式:帽盖式、对扣式、天地盖式。盖顶可以是平面,也可以内衬丝绵,做成凸面的,俗称“胖顶”。比较讲究的做法,还可以在盒体裱褙绫锦以外,在盖的边沿镶嵌金线,底座的边沿突出,盒身的子口另色绫锦嵌边,盒内做出各种形状的分格,一盒用以承纳多件小艺术品。自 从玻璃在清中后期普及以后,罩盖式锦盒还发展出了上盖顶面或者整个上盖都用玻璃制成,收到能对盒中所纳物品一目了然的效果。玻璃的边角用月华锦包边,玻璃面刻花填彩,都是极为讲究的做法。
03
抽盖式
抽盖式锦盒的形式是从木制盒子发展形成的,盒盖是一块板式的,可以从盒身的一侧抽拉开,盒身上口沿处三面开槽,外包绫锦织物,盒内按包装容纳物品的轮廓,用丝绵或棉絮定型做成软衬或以硬纸挖镶做成硬衬,内衬上再用平绒、丝缎装饰,工艺可以是平铺,也可以采用绉花。盒盖可以用纸坯外裱织锦缎、绫锦,也可用玻璃刻花。盒内也可以做出各种形状的分格,这类抽盖式锦盒,一般都用来盛装玉雕件、高档瓷器等,不但可以包装,同时可供陈列欣赏。
04
抽屉式
抽屉式锦盒的样式很象火柴盒,不同的是,它的抽屉可以不仅做一层,而是随着需要,做成两层以上的复合式锦盒,一般单层的抽屉式盒子用来包装长形的工艺品,比如折扇、高档毛笔、书画等,内衬一般是硬面,外裱绫锦,内裱丝缎。多层的抽屉式锦盒-般用来收纳多件小型文房工艺品,各层高度可以不一,每层都可以做出大小不一的分格,依主人的喜好要求而定制,非常私人化和个性化。
05
书式
书式锦盒是模仿古籍外装帧的锦盒样式。用厚纸板成型,样式略同摇盖式,但上盖只是一面板,不做出下扣的子口。盒外裱糊织锦缎、绫锦或蓝棉布,盒盖由左开启,盖左侧贴上一条纸签,用以标明盒内所盛物品的名称,摇盖合拢处用牙骨签作插销。盒内可做软衬或硬衬做胎托装固定的物品。书式锦盒一般用来盛装与文房四宝有关的物品或送给文人的礼物,如名贵药材、名酒等。
小小锦盒,用心营造,
便能演绎出万般景象。